发布时间:2010-04-30来源:威尼斯vns08866编辑:浏览: 次
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公元前八至七世纪的《易经》中就已提到“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这是“预防”二个字最早出现在古籍中。此后,在西汉成书的《淮南子》更明确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痛之病,故无病”。表明古人已认识到预防疾病是趋吉避凶、保健延年的一种主要手段。现代,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的进步,预防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防止疾病发生、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能力、延长人类寿命的学科。它正在对整个医学科学和人类生命素质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中医学的预防保健思想和的积累的丰富经验,不仅受到了海内外预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而且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针灸保健防病是中医预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在我国也有二千余年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中叶起,我国的针灸工作者更广泛应用针灸于各科预防。而近三十年来,应用针灸进行保健,可以说是风靡全球。总结古今医家这方面经验,揭示针灸保健防病的规律,对促进针灸预防学的形成,丰富现代预防学的内容,造福全人类,都将功德无量。
古代概况
最早记载针灸预防的古籍文献,是《黄帝内经》。它既提出了针灸防病的思想“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灵枢•逆顺篇》)。意思是说,凡是良医总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或者在发病的早期就进行针刺,所以良医重视预防疾病的程度要胜过治疗疾病;又强调针灸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是故刺法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素问•刺法论》)。在一些篇章中,载述了具体预防的方法,如救治五脏急性热病,该病在未发之时,往往于面部不同部位先显露赤色,故需“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刺热篇》)。另如治疟疾,也指出应在未发之前针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内经》奠定了针灸防病保健的理论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治未病思想。他虽然重在药物辨治,但也涉及到针灸预防。《金匮要略》首篇就开宗明义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u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着重强调平时注意保健防病,一旦病邪侵入也应在早期防治。
晋唐之际,偏重灸法。这一时期针灸保健防病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艾灸广泛地用于预防,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其重点在于预防各种急重之症,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强调未雨绸缪。一种是通过类似现代的空气消毒法,预防疾病传染,如《肘后备急方•卷二》提到“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以防瘴疠之疾。虽然其实际效果如何,尚待验证,但这种设想则颇为难能可贵。另一种是运用艾灸之法增强人的抵抗力,达到预防目的。如唐•孙思邈记载:“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千金方•卷二十九》)。进行预防时,当时的医家还注意到应因地制宜,《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提到:“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江东地温,无此疾,古方既传有逆针灸之法,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用之,多害于小儿”。“逆针灸”一词是指预防性针灸的意思,也是在晋代提出的,首见于《范汪方》。
二、重视防微杜渐。早期积极救治,也是预防内容之一。当时医家除主张平时预防外,也注意在发病之初,徵候显露之前,用针灸之法截断病势,灭之于萌芽。如“痈疽初发如微,人多不以为急,此实奇患,惟宜速治之,治之不速,病成难救”(《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及早防病,不仅效果明显,预后亦佳,《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曾提到风毒一症,“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防病虽偏重艾灸,但也提到针刺,或针灸药结合。以中风为例,《备急千金要方》中既提到“惟风宜防耳,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的刺法预防;又载述了”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依腧穴灸之”的灸药合用之法。在针灸保健上,虽然晋唐时期有关养生文献较多,但针灸方面的内容尚少。《旧唐书》曾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健,其养生之术也是使用温灸气海穴法:“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灸膏肓穴可以达到保健增寿的效果:“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外台秘要•卷三十九》还介绍灸三里穴预防老视眼,“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从而推迟衰老。
宋代之后,针灸保健防病特别在针灸保健上有显著的进展,其特点如下:
一、艾灸成为主要保健之法。根据中医理论,灸法有温阳散寒、助元固本之功,加之灸物价廉易得,灸法简便可自行操作等,这就使得艾灸普遍推广,成为延年益寿的经济有效的手段。明•李{在《医学入门》中即提到:“凡一年四季,各薰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从而“延年益寿”。为了验证针灸保健的实际临床效果,一些医家还作了亲身试验。如宋•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记述:“令人既本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予旧多病,常恐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另如窦材,自五十岁后“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康健”(《扁鹊心书•卷上》)。在保健灸的操作上,出现多种灸法,包括单纯的艾灸(直接灸或隔物灸),薰灸法(类似现代艾条灸)等。还有一种鼠粪灸,《针灸资生经•卷三》:“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保健灸的壮数,一般认为与年龄有关,如“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扁鹊新书•卷上》)。亦有如上所述,每季一灸的,壮数则可少至一壮。保健灸的选穴上,以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膏肓等穴最为常用。
二、针灸防病之法日趋完备。仍以中风预防为例,随着古代医家对中风症病因病机认识的逐步深入,预防之法亦有所改进。宋代王执中提出了:“灸绝骨、三里等穴,凡遇春秋,常灸以泄气,素有风人可保无虞”(《针灸资生经•卷四》)。元代的《卫生宝鉴》中,又据中脏和中腑之候的不同,分别提出预防之法:“凡觉手足麻痹或疼痛,良久乃已,此中腑之候,……病在左,则灸右,病右则灸左。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中脏之候,不问是风与气,可连灸此七穴(指百会、大椎、风池、肩井等等——著者)”。至明•杨继洲,更进一步加以总结,他在《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中首先指出要灸药结合:“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i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煎汤淋洗”;其次,强调预防灸的时机;“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最后还要求注意饮食及生活起居等,使之达到更好的预防目的,否则,“但人不信此法,饮食不节,色酒过度,卒忽中风”。灸绝骨、足三里预防中风的实际效果,通过现代医家的验证得到了肯定。
在这一时期,针灸保健防病的观念已为越来越多医家所接受。明代著名针灸家高武所言:“无病而先针灸曰逆,未至而迎之也”(《针灸聚英•卷三》),就是颇为生动的概括。
现代进展
针灸保健预防,在现代取得了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就把灸法作为一项全民性的保健措施加以推广。在1937年,从元旦起,日本曾掀起了一个全民灸足三里的运动,以增强民族体质。他们把灸法称之为养生灸,将它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并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这类谚语。我国广泛开展针灸防病保健工作,约在20世纪50、60年代。早期的重点为针灸防病,且以各种急性传染病为主。近30余年来,针灸保健工作日益引起重视,同时预防的内容也逐渐转移到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来。须要指出的是,随著70年代初,欧美等西方国家掀起针灸热潮,针灸保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世界性的进展。兹将现代概况,分述如下。
—、针灸预防病种日益增多。据我们粗略统计,就近50多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而言,针灸预防的病种已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既包括流感、流脑、菌痢、急性灰髓炎、疟疾等多种急性传染病,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减轻中风、冠心病、休克、破伤风等危重病症的发生,并对外科感染、输血输液反应、人流综合反应、产后出血等急性症候亦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近些年来,针灸还被用预防癌症化疗时所出现的毒性反应。竞技综合症,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病种,用针灸进行预防,特别对其中的考场综合症,有明显效果。最近,当非典型性传染性的新型瘟疫突然暴发后,针灸也成为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二、针灸保健项目不断扩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迅速提高,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已日益为人们所向往。经济简便、无任何毒副作用的针灸疗法,便受到了极大重视。在古代有关健身灸的方法的基础上,现代无论在保健内容上还是刺灸法本身,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就灸法而言,不仅用来预防某些老年病,而且被用来抗衰老。如近年大陆有用经穴灸疗仪照射保健穴位,来提高老人免疫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医家亦十分重视保健灸,在临床实践上有所发展,提倡:十七、八岁灸风门,以预防感冒和肺结核;至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使生殖系统健康发育;三十至四十岁左右灸足三里,防止衰老和预防疾病;到了老年加灸曲池,以使牙齿坚实、目睛明亮、血压正常等。保健,就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身心条件,提高人类生命质量。正基于此,针灸戒烟、减肥、美容及消除疲劳等保健项目近年也应运而生。特别是由于吸毒不仅在我国沉渣泛起,而且日益成为严重的世界性问题,针灸戒毒引起了广泛重视,这些项目,在古代文献中未见记载,而且大部份还首先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产生包括体针、耳针、激光针、火针、穴位注射在内的形形式式的方法,并且还发现了不少有效穴位。针灸保健的范围目前仍有扩大之势。
三、重视效果的反复验证。现代针灸防痛保健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大量的对照观察,以证实其可靠程度。一般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设立对照组加以比较。这一工作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如当时以针灸预防流感,就同时设不同的药物预防组进行对比,结果证明针灸较某些西药的预防效果为优。二是通过长期积累大量病例来证明效果确实。如针刺预防炎症,观察例数达七千余例,发现只要被预防者身体反应功能尚可,即可达到防病作用。另如流脑,一次就报道观察六千例以上共二万余人次的针灸预防情况。三是通过较为严密的科学设计进行观察,如针灸戒烟,行单盲法治疗后,显示针灸戒烟成功,虽然有一定心理因素,更主要的是依靠生理因素。
四、努力探索预防机理。这方面工作,近年来做得较多,也较出色。大概可分二类,一类是以建立较为可靠的实验室指标为主。如针灸预防中风,多项指标表明,针灸可以产生防止血液凝聚、改善血液粘度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人体大小血管的作用。另一类是动物实验。针灸为何能防止休克?大量实验动物的观察表明,针刺组必须比对照组放出较多血液,才能达到预定的低血压水平,进入休克状态。同时,放血后血压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小;放血停止后,血压回升较快。输血后,动物存活率较高。上述表明针灸确有预防作用。而更深入的研究证实,针灸预防休克的效应,主要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针灸防病保健通过古今医家的共同努力,已经成为针灸学术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且正在积极影响着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当然从总体上看,它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足,但是由于针灸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调整人体的整体机能,这就使得针灸在预防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的疑难病中大献身手。已有迹象表明,针灸能提高某些癌肿患者的免疫功能,海内外的一些学者也注意到用针灸防治艾滋病。另外,随着世界老年人口增多,针灸保健也将显示出其优越性。最近,国外还有报道应用针灸防治航天病。这些,都为针灸预防保健的发展,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